业界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业界动态 >> 研究动态
关于新型肥料市场存在问题的探讨

关于新型肥料市场存在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化肥生产和施用量不断增加,造成目前的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肥料利用率低、耕地质量退化、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农业要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迫使化肥行业必须不断进行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从技术、产品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这就促使了符合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型肥料应运而生,这也是发展高效、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要求。
新型肥料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新型肥料之所以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有党的方针政策保驾护航。政策导向为新型肥料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指出,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优化肥料结构,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用肥、缓释肥。今年的“一号文件”更将重点放在科技兴农上,明确指出,新型化肥农药、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良种培育、节本降耗等将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要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环境友好的要求,重点开发、推广缓控释肥料和掺混肥料生产技术及装备,以及水溶性肥料、新型包裹材料和制剂生产技术,建立和完善复混肥标准;鼓励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新型肥料的开发和应用。农业部《关于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工作的意见》也要求加快示范推广新型肥料等。这预示着我国新型肥料示范推广将会全面提速。
二是新型肥料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未来我国肥料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环境友好、生态环保、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有利于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首先新型肥料的发展符合了作物生长需求。相比于传统的氮磷钾肥料,新型肥料更加注重作物的均衡营养,注重中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全面补充;其次新型肥料的发展也符合了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再就是现在实施的土地流转、集约化种植、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都要求减少化肥使用,增加有机和生物肥的使用,即要降低劳动成本,又要生产出安全、绿色、健康的食品,新型肥料正好符合了这样的要求。
新型肥料市场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新型肥料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规范新型肥料市场,促进新型肥料健康发展,亟待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一是行业管理缺失,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国内大多数新型肥料生产企业是手工作坊式的小厂,技术水平低,管理混乱,资金短缺,检验能力差,使企业在销售渠道、服务网络、形象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全国新型肥料生产企业多而乱,几乎每个县区甚至乡镇都有,少的一两家,多的十多家。由于无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遍地开花式的分散零星生产,产业集中度低,使产品雷同缺乏自身优势和特点。以水溶肥料为例,据有关方面统计:近5年以来,登记的水溶肥料总计多达3433个,这还不算没有统计的产品。但是产品虽多,却没名牌,缺乏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强势品牌。而且由于产品种类繁多、品牌杂乱,广告词不断变化,胡乱宣传、轻指导、少服务,粘新就贵、无序竞争、甚至忽悠农民,让农民不敢接受。
二是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良莠不齐。我国新型肥料的加工技术研究相对滞后,企业的生产工艺也相对落后,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设备较少,多数是仿制或改进的国外产品。且产品一般都是广谱型的,常常是一个配方撑门面,一个产品生产多年,这可以说是新型肥料生产企业的通病。一些企业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等限制,没有能力进行技术研发,为抢占市场,只注重眼前利益,很少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企业后劲乏力,无法进入良性循环,产品推向市场后很难有持续竞争力,很快就会销声匿迹。也有一些企业既不想创新,又想占领市场,就想方设法炒概念,
忽悠农民。还有少数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得非法利润,甚至故意降低产品养分含量,这些产品大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有能力的大企业依靠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出了不少新产品,推动了新型肥料产业不断发展进步。但也有少数企业投机取巧,如在复合肥中添加了少量有机成分,便宣称是采用什么新技术生产的新型肥料,损坏了新型肥料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是相关标准缺失,登记制度不灵活,制约了产业进步。随着我国肥料工业的发展,新型肥料发展迅速,由于新型肥料的配方、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有别于传统肥料,但是目前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国家和行业标准明显有点滞后,企业在生产经营和产品质量上缺乏统一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突出的表现是市场比较乱,有的新型肥料产品没有标准,有的虽建立了相关标准,但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有的是打着新型肥料的幌子,但根本就不是新型肥料;有的虽然属于新型肥料,但却回避缺点、过分夸大功效,存在着“炒作概念”的嫌疑。标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统一的标准,产业发展就难以正常推进。据业内人士介绍,相对成熟的硫包衣尿素、树脂包衣、微生物肥标准和缓控释肥国家标准也已正式颁布,而脲醛缓释肥料、复合氮肥等肥料标准还在制定或审核之中,其它还都没有标准或者规范。与此同时,因肥料登记制度的限制,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新型肥料产品难以获准登记,阻碍了先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新型肥料产品在进行登记时,通常是比照现有的肥料产品标准来检测、化验、把关的,但由于其在组分、外观、性能等理化性状方面的独特性导致归类比较困难,因而无法按现有产品目录进行登记,从而使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型肥料,面临着在萌芽阶段就有可能遭遇扼杀的危险。
对规范新型肥料市场的建议
当前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要让新型肥料市场健康发展,让农民看到新型肥的优点,接受和应用新型肥料,无论生产、销售和服务都还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建议:
一是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产业集中度,遏制无序扩张。按照《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出的,对化肥行业要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的要求。当前,对新型肥料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关。对新建和改扩建企进行严格审查,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条件等进行严格的考察和核实,对不具备生产条件以及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采取果断措施禁止生产,制止盲目扩张的现象继续发展。加强对现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对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或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要吊销登记证,取消生产资格。另一方面按《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提出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兼并、重组、联合等手段提高产业集中度;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走资源节约、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鼓励组建大型企业, 形成集团化的规模经营,积极扶持规模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新型肥料生产企业。
二是加强标准研讨,提高准入门槛。产品标准代表着国家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它规范着质量水准和技术发展方向,也是产品生产和市场的准入原则。“标准是打开市场的钥匙”,已逐渐成为国内外企业界的共识。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新型肥料技术规范,这已成为影响新型肥料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缓控释肥、商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虽已陆续实施,但从颁发的标准来看,这些标准却只代表着不同生产工艺的产品,随着新型肥料种类的不断涌现,标准的制定、修订问题也就日益凸显了出来。针对新型肥料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国家标准与行业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规范产品市场秩序。建议建立国家级的技术研发技术中心或者科技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系统性、高层次、持续化的技术研发,有效解决目前化肥行业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研发、恶性竞争、科技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积极研究改进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加强登记管理。职能部门经常深入企业进行具体指导,从计量、质量、标准等基础抓起,帮助企业实行科学管理,节能降耗,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提高质量水平。
三是加强法规建设和市场监管,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鉴于新型肥料科技性强,国家应制定专门的法规,把新型肥料的生产、推广销售、质量监管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于那些不能按照标准生产出合格产品的企业要坚决取消生产资格。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对新型肥料市场加强监管力度,严把生产和流通环节,规范市场秩序,及时对涉嫌违规企业进行查处,实施“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制度,把假冒新型肥料的害群之马清理出市场,使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假冒伪劣坑农害农案件的,有关部门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如果能这样做,就既维护了新型肥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净化了市场,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四是鼓励、扶持新型肥料产业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国新型肥料研发基本上都是在国家相关部门扶持下建立的,如“863”项目中的“新型高效肥料研制与产业化”和“948”项目中的“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技术引进、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但对新型肥料的推广扶持力度还不够,尚缺乏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推广模式。因此,希望国家能够加大扶持新型肥料的力度,为推动新型肥料行业的整体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显著改善作物品质的新型肥料产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推出切实的扶持措施,可在产品研发与使用上给予扶持和补贴,比如给予一定的科技研发配套资金或者在信贷方面给予支持,或在产品生产、运输、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措施等。企业界也在不断呼吁国家应对于新型肥料从政策上给予财政补贴,可以公益性行业专项或生态补偿等形式给予多方支持。
五是建议新型肥料与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新型肥料的个性化、专用化可以与目前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建议有关部门与企业共同努力,让新型肥料的推广与测土配方相结合,借力让新型肥料能成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一个主流品种。同时,基层土壤肥料工作站的农技人员应深入市场田间地头,向农民进行宣传,指导他们接受新型肥料,推荐农民群众使用新型肥料,让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肥料能真正做到利国利民利万家。
新型肥料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相信“十二五”在国家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背景下,新型肥料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会进一步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呈现出燎原之势。
信息来源:中国化肥信息网[2012-4-12]